易学研究

论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的异同
更新时间:2011-03-24
                            论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的异同

                                                    ――唐明邦教授

    当前随着传统文化研究的深入,涌现在面前的既有主流的精英文化,也有长期被忽视而大量涌现的草根文化。对于草根文化,由于很不熟悉而产生成见,是十分自然的。
  精英文化,通称国学,代表传统文化的主流。主要是用以经邦济世的经史百家学说;以儒学为主导,同时包括道学与佛学。它是数千年历代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等苦心思索,精心撰著的代表作,有的堪称文化元典,影响深远。草根文化,指长期扎根于民间,流传不绝,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于百姓日用不无小补的各种方术之类,如堪舆、占卜、相术等。古称术数之学,今称神秘文化;这类民间文化饱经政治风浪冲击,依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有顽强生命力。
  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虽然形态各异,功效各别,社会地位悬殊;不可否认二者存在某些共通性,有着异中之同。二者均由上古巫史文化演变而来,称得上“本是同根生。”上古巫史文化,本属草根文化,但亦无愧为当时的精英文化。那时尚未进行学科分离。进行文化创造的巫史,可谓当时的精英人物。他们上知天文,下明地理;能医病,善识药;能歌善舞,长于绘画;特别长于星相占卜,交通神灵,预测未来。尔后,文化进步,开始学科分离,天文学、医药学最初分离出来,独立发展,但直到汉代人们心目中仍巫医不分。可说是二者首先同源,后来长期同流,同是中华大地百花园中的智慧之花。草根文化因其广受百姓喜爱,同时亦受精英人物青睐,予以特殊浇灌,不断培养,使其逐步摆脱粗陋的形态,而赋有独特文化魅力。他们撰著的术数典籍,同样著录于《四库全书》等古典丛书,其精英人物如:京房、郭璞、刘伯温等亦名留青史,广受尊崇。
  精英文化同草根文化,虽然同根同源,毕竟存在较大差别。二者思想体系判若天壤,处世立场各走一端,社会价值差别巨大。其同中之异,不可忽视。
  解决“天人合一”问题,二者异曲同工,而其思维方法存在较大差异。天人统一问题是人们经常遇到的,为了安身立命,人必须同自然和谐相处。环境科学、气象学为人们指引科学道路;建筑风水学亦为人们提供可供操作的准则,满足人们的需要。可谓二者任务同而方法异。
  二者共同使用着传统文化思想中不少基本准则,但其理论体系判若天壤。如阴阳和谐之道,五行生克之理,否泰转化之说,刚柔共济之法,相反相成之道,祸福相倚之说,物极则反之理、唯变所适之道等,无论精英文化还是草根文化都是共同贯彻的。同共使用的概念、述语则数不胜数,如乾坤、动静、刚柔、天人、理气、象数、体用、常变、吉凶、祸福、生死、鬼神、消息、幽明,生克、主从、干支、节气等;共同使用大批图象,有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六十四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卦气图、纳甲图、爻辰图、互体、旁通、错综等。凡精英文化常用的文化基础知识、概念、图象,均不分彼此为草根文化著作所袭用。是文化基础知识相同而学术思想体系大异。
  一般说来,精英文化同草根文化其知识结构和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是大相经庭的。然而不容忽视的情况是,在吸取、利用和融会天文、历法、地理、数学、律吕、伦理、美学等学科研究成果时,二者不分彼此,各取所需,为我所用。足见草根文化存在广泛的文化包容性,亦可谓同中之异。
  两种类型的文化,既有异中之同,又有同中之异,从而提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精英文化同草根文化能否相互转化?从中国文明发展史上看,有的精英文化曾经转经为草根文化。上古巫史文化中的占卜之术,曾为当时的文化精英所独占。古之占卜是一种严肃的典礼,以精英文化面貌出现。后来社会日益进步,文化不断发展,巫史们逐步丧失其高贵的社会地位,而流落民间底层,形成秦汉时期的方术之士。方术或方伎文化则成为尔后草根文化的源头。反之,上古巫史所掌握的医术与占星术,原不离草根文化的粗陋形态,俟后经过专门研究提高,刮垢磨光,发扬其科学内核,剥离其迷信成分,终于跻身于精英文化舞台,为广大人民所信赖。曾经遭受社会歧视的地方戏曲、杂技、武术等,而今已成广受欢迎的民间艺术,乃是不争的事实。经受社会歧视的建筑风水文化,曾几何时,已被某些建筑学院列为正式课程,登上高等学府讲台。我们都是见证人。因此,对于传统文化遗留下来的东西,哪怕是草根文化或神秘文化,不应抱有成见或偏见。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鼓励多作深入研究,“风物常宜放眼量”,须知从古到今“化腐朽为神奇”的事物,是层出不穷的。刘禹锡的诗句说的好:“千淘万滤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经过新时代文化发展洪流的猛烈冲刷,是真金终会闪光。
  10多年前,曾为神秘文化说过几句公道话,旧话重提,不无意义:“承认神秘文化是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的俗文化,它似乎是个‘怪胎’,毕竟寄生在传统文化的根上,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个别人凭空制造的;它的存在与发展,有其肥沃的土壤,有它的社会历史根源与认识论根源,绝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能正视它的存在,才会对它作唯象的科学研究,而不至对之视而不见,简单地予以否定,或粗暴地加以扼制。”
  预祝此次“中华传统建筑文化论坛”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与会代表解放思想,畅所欲言,为传统建筑文化、建筑风水文化的充实、发展、提高,打开新局面,作出新贡献,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中国易学网http://www.zhouyi64.com——中国周易研究应用第一平台!
站长QQ:1318932802 周易研究与应用交流QQ群:216461253
邮箱:chinazhouyi@163.com 京ICP备10001008-2号 公安备案号:11010102006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