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动态

陈鸿彝:综解《易经》的象辞
更新时间:2019-12-19

综解《易经》的象辞——

君子是趋吉避凶的责任主体

陈鸿彝 教授 

 

我们说,《易经》最看重的是人的生命价值,它不能容忍人格-人权-人命-人性受到不法侵害,因而它寻求社会或个人之吉凶问题的解决之道,寻求芸芸众生之趋吉避凶的现实救治之方,而不是寄望于渺茫的彼岸世界。

人们所关切的吉凶,不就是人的生存权利和生存危机问题吗?而生存危机,在现实社会中,不就是国破家亡、牢狱之灾、妻离子散、刀兵水火、损财伤身而求助无门吗?只有良法善政,才能提供解决之道;至于祈祷、巫卜之类,多不过给你一点精神安慰,又能解决什么实际祸难?

 从《易经》64卦之象辞”可以看到:它就君子(指各级官员与士绅)在吉凶/悔吝/利害中的境遇、责任、破解能力做出了详尽的分析、评断,明确了君子的责任担当,还指出了君子自我提升其德能的方向、路径。这里,我们把六十四卦的《象辞》提取出来,做一番分类分题的归纳说明,以见作者对君子的德能修持的系列性要求,可知其标准之高,规范之严,责任之重。但请注意:《易经》中竟无一句是论及君子”之私人特权与享受。这很不容易。

【说明】:本文说的象辞”专指各卦之“卦象辞”(大象辞)而不含“爻象辞”(小象辞)。为全面准确说明象辞要义,64卦之大象辞全部收入,无一遗漏。

 一、对君子德能的政治要求  

(一)贤能明哲

《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屯》:君子以经纶。

《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泰》: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这组象辞,要求从政的各级行政人员、各级司执法人员,不仅仅应是一般的道德模范,首要的是其对政治伦理的遵循,是其对行政活力的掌控,是官员的施政能力、组织力、号召力、决断力的发挥。其谋划全局,掌控全局的出发点在于“保民”、“左右民”,在于“容民蓄众”。在三千年前,能把“民”的利益提到如此高度,正是先秦儒家思想的可贵之处。

(二)振民育德,观民设教

《履》:君子以辨上下,安民志。

《咸》:君子以虚受人。

《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辨上下,安民志”这一组象辞,要求君子懂得“观民设教”,表率万邦;懂得一切举措,都应朝有利于万民之求安求利、防祸避乱方向用力,特别强调常德行,习教事;制数度,议德行;做到“教思无穷,保民无疆”。如果一位官员真的能够做到这一切,那必然是一位名吏、能吏。还有比这更高的品能要求了吗?没有了。这样的人,生活中实在太少了。作者的呼唤贤能,正是古今万民的心声。

(三)作乐崇德

《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姤》:后以施命诰四方。

;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先王以亨于帝,立庙。

《豫》:先王以作乐崇德。

对于旧时官员来说,“立庙”“亲诸侯”与“作乐崇德”,自然是不可或缺的政务活动。

二、象辞传达了社会对政清/法明/刑简的期待 

(一)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剥》: 上以厚下,安宅。

《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归妹》:君子以永终知敝。

“裒多益寡”这一组象辞,说的是从政的底线。它首先致力于营造一个政清法明的法治生态环境,故强调以教为先,强调称物平施,强调安宅预防,强调营造一个优良的法治生态环境。中国古代历来不主张将司法独立于行政网络之外,而把狱政作为首席地方行政长官的突出责任,就是这个道理。

(二)明慎用刑

《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

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

《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

《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明慎用刑”这组象辞,说的是狱政。狱政是一切是非善恶的社会聚焦,历来为万众所瞩目。这里特别讲求明慎用刑、议狱缓死之落实;要求严格依法办事,明罚敕法。

中国先民对“刑”的界定,分三大层次:1.刑者型也、 型塑也,其基本功能是型塑文明个体,型塑社会,型塑良风美俗;2.刑者律法也,指规范、引导、约束君臣庶民之公私行为的礼法/法律/法规/法纪/禁令之总和;3.刑者刑惩也,是施加于不法行为之犯法主体的各种惩治手段,包括名誉刑、财产刑、身体刑、生命刑等(按:本书未涉及财产刑),是对犯法者的人格权、生存权、发展权的强制限制或剥夺,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优化社会、改造人群,提纯民风;而不单是向犯法个体寻求“报仇”,让社会成员去“赎罪”;也不是想杀一只鸡,去震慑所有的猴;尽管客观上能够起到这些作用。

由此出发,《易经》便将慎狱恤刑、不悔鳏寡、救助弱势群体论定为政刑的基本原则,这就为古代的礼治-德政刷上了人性的底色。

三、对君子私人德行素养的要求

()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震》:君子以恐惧修身。

《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这里要求官员多方提升自己的品能:做到私德善良,心地纯良,言行优良,足以表率万方;讲的是君子之“畜德”“育德”“养德”“顺德”“修德”“习德”而不“居德”,是兼对在位之当局和社会士绅而言的。当局与士绅是社会精英,是社会是非的审断者,是社会“避凶”的防波堤。倘若他们道德弃守了,道德失衡了,即使本人未必真是社会祸乱之源,也会百倍放大社会祸乱之害!《易经》对此的重视,正是其关注现实之精神的生动表现。

(二)惩忿窒欲 反身修德

《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君子以自昭明德。

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君子以同而异。

;君子以反身修德。

;君子以惩忿窒欲。

 《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请注意:这里竟无一句涉及“忠孝、贞节”的道德说教,先秦儒家的原创经典如《易》《书》《诗》《礼》中没有这个毛病;那是法家和后儒联手推出的。本文眚的是“君子以反身修德。”,“施禄及下,惩忿窒欲”, 双管齐下,才能收效于民间的自觉拥戴

四、对官员物质生活的规范

(一)以俭德辟难

《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随》:君子以晦入宴息。

作者明白:好官员、真君子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怪物,其基本生活需求也应该满足,不必过于俭啬,不须刻意做作。原则是不贪不腐不奢华。全书这方面的要求,也就区区几条原则性的规定而已.

这里说:君子应懂得祸从口出,病从口入的道理,对“荣以禄”应抱否定态度,故慎言而节食;当然,起码的饮食宴乐还是需要的,顺时宴息也是应该的,只是要躬行俭德就行。至于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作者认为:这是小过,无伤大节;但也得避免给人以“作秀”的观感。

在这样的高要求下,历代都有身体力行、廉诘奉公,死后家无馀财的清廉表率,从春秋时代的名相孙叔敖起,到诸葛亮、海瑞,到于承龙,历代不乏其人。

前人相信:“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孟子语)只要君子能做到上述各种要求,用于施政,必然能做到政清刑简;用于修身,必然能臻于圣贤之域;用于化民,必然能形成良风美俗。能修持到如此境界的君子,“其惟圣人乎”?能对君子做出这么高而严的要求的,其惟‘五经’乎?

我们点赞《易经》拒绝把解决社会矛盾与人生祸福的希望推向彼岸世界,作出了“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的论断(见《豫卦》),为各级当局规制了清政明法的基本方针,我们点赞《易经·象辞》所蕴含的做人为官之理,对它高山仰止,景行景止。

《易经》的六十四卦,卦卦皆为“趋吉避凶”而设,但它“不语怪力乱神”;不把现实世界的祸患归结为当事人的先天命定,不归结为上帝对当事人的惩罚;不把解决现实灾难的希望推到彼岸世界去,不空口允诺彼岸世界的天堂幸福;不用成仙成佛来诱使民众自甘忍辱受难;也不赞成使用欺诈与暴力向平民进行恫吓与震慑;而是把社会的吉凶治乱视为政清法明与否的重要指标,把解除民众的悔吝灾祸视为政府应有的担当——这就从源头上与“人有原罪”“人有本罪”的宗教论述划清了法理界限,从根本上保证了“法为良法”,是中华法治文明进程的一个令人瞩目的路标

中国易学网学术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9年12月19日

中国易学网http://www.zhouyi64.com——中国周易研究应用第一平台!
站长QQ:1318932802 周易研究与应用交流QQ群:216461253
邮箱:chinazhouyi@163.com 京ICP备10001008-2号 公安备案号:11010102006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