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动态

当代易学名家博览五:陈霞教授
更新时间:2021-10-11

 

中国社会科学网

陈霞(中国社会科学院)

陈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秘书长(法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研究领域为道家与道教文化、中国哲学、宗教学。曾就读于四川文理学院、四川外国语学院、四川大学,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过博士后研究,在哈佛燕京学社、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布朗大学做过访问学者。著有《道教劝善书研究》,主编有《道教生态思想研究》、《王明集》、《宗教学原理》(合作)、《中西文化视野中的人性》(合作),参与了《马丁路德的神学》、《道教与生态》、《人类的宗教》等著作的翻译,发表论文和译文70多篇。

中文论文

1.       当代社会的新宗教运动,《四川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

2.       佛教苦乐观略论,《宗教学研究》1995年第4期。

3.       《十戒功过格》及其伦理思想特色,《宗教学研究》1996年第4期。

4.       《圣经》伦理简述,《宗教学研究》1997年第1.

5.       佛教劝善书略谈,《宗教学研究》1997年第2期。

6.       道教劝善书的界定及主要特征,《宗教学研究》1998年第3.

7.       宗教与生态关系初探,《宗教学研究》1998年第4期。

8.       论宗教道德的结构关系,《四川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

9.       试比较金丹派南宗内丹修炼与荣格精神分析,《道韵》,1999年第5期。

10.    宗教道德的社会历史作用,《宗教》,1999年第2期。

11.    道教公平观念与可持续发展,《宗教学研究》, 2000年第1期。

12.    “从道‘重人贵生’与‘天人合一’看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中心论”,《中国道教》2000年第2期。

13.    浅谈道教贵柔守雌女性观与生态女权思想, 《西南民院学报》2000年第8期。

14.    道教与基督教女性观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初探,《妇女研究论丛》,2000年第1期。

15.    道教与可持续发展,载《宗教:关切世界和平》,王作安、卓新平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8月。

16.    略谈宗教学的起源与发展,《宗教学研究》2001年第4期。

17.    道教聚落生态思想初探,《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6期,第二作者

18.    从梓潼阳戏看道教的民俗化,《宗教、社会与区域文化——华南与西南研究》,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3年。

19.    少思寡欲、返朴归真——诗意地栖居,《中国道教》,2003年第4期。

20.    国外道教与深生态学研究简介,《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第3期。

21.    道教无为而治与生态政治,《宗教学研究》,2004年第4期。

22.    道教善书的动物保护思想初探,《中国道教》2004年第6期。

23.    宗教与生态的对话与互动,《世界宗教研究》, 2004年版第4期。

24.    形神俱妙——道教身体观的现代阐释,《哲学动态》2005年第4期。

25.    试论先秦道家的道物无际观《哲学研究》2006年第2期。

26.    道教天人关系及其生态意义,《道家文化研究》第21辑。

27.    从《内经图》看道教身体观的生态意义,《锦州医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28.    论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中国哲学史座谈会的反思,《博览群书》2007年第7期,410页。(梁志学、陈霞)收入《守道1957——1957年中国哲学史座谈会实录与反思》,世纪出版集团体·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11月。

29.    天地无人则不立,人无天地则不生:论道教天人关系,《现代文明的生态转向》,重庆: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出版,20074月。

30.    “为学”与“为道”——道家对理性的反思,《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89

31.    后殖民主义视野中的道家与生态研究,《世界文化的东亚视角——全球化进程中的东方文明》,《中国哈佛燕京学者2005年北京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0月。

32.    我言故我在,《读书》,20086期。

33.    幽谷的风:静静地拂过我们的心田,《读书》2010年第6期。

34.    试论哲学与政治的关系,《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收入《守道1957——1957年中国哲学史座谈会实录与反思》,世纪出版集团体·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11月。

35.    简析道家认识论的方法、特点及意义,《老子学刊》2010年第一期,创刊号。(陈霞、汪伊举)

36.    论道家道德哲学的几个特点,《宗教学研究》2010年建所30周年专刊。

37.    试论“道”的原始二重性——“无”和“有”,《哲学研究》,2011年第4期。

38.    论老子关于万物本原及其生成的自然哲学思考,《江汉论坛》,2011年第9期。

39.    因应物性、返朴归真——论道家道教应对气候变化,《老子学刊》,2011年第2辑。

40.    沉思与践行——访布朗大学汉学家罗浩教授,《世界汉学》,2012年第9期。

41.    相忘与自适——论庄子之忘,《哲学研究》2012年第8期。

42.    从道家哲学到道教神学——论《想尔注》对“道”的神学性阐释,《正一道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年。

中国易学网http://www.zhouyi64.com——中国周易研究应用第一平台!
站长QQ:1318932802 周易研究与应用交流QQ群:216461253
邮箱:chinazhouyi@163.com 京ICP备10001008-2号 公安备案号:11010102006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