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动态

如何看待风水热?风水产业链?风水文化现象?
更新时间:2013-09-27

风水话题:风水热有那些主要表现形式?风水目前是否形成产业链?以及对风水应该抱什么态度?

                                          ――四川省易学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 张进奇

   风水几千年来一直受到华夏、炎黄子孙的普遍认同,但自新文化运动后一段时间被当作迷信受到制止和批判,随着改革开放、随着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改善和提高,特别是国际上对风水的重视以及它的适用性,近年来,人们又开始重视和运用风水,先是以我国东南沿海,继而从两广到江浙向内地流行,形成了风水热。

   国家建设完善了严格的规划制度,各级规划部门、规划师在城市、城镇、乡村建设规划中,无不渗透着中国风水文化的理念,换句话来说:做规划就是做风水,规划师其实也就是风水师。北大教授于希贤讲风水引起轰动,他本人也多次参加了一些城市建设的规划。一些民间风水师参与地方建设的规划也再不是什么秘密之事了。

   主要形式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楼盘建筑风水,主要运用在建筑选址的环境选择、楼栋分布、大门位置、主体朝向,以及亭台楼阁、植物景观的布局。第二是商铺风水,是为经商的生意人指导商铺装修和布局,找一个财源很好的口岸。力求人流、气场,区域消费环境要好,未来的发展趋势稳定。第三办公区风水,根据风水原理,为企业公司内部的区域规划布局。第四是居家风水,为不同界层的购房者提供购房建议,选择最佳房屋朝向、结构,指导装饰装修方案;要求采光、通风、日照良好,户型饱满方整,朝向卦位与屋主命理匹配,室内格局无缺陷,虚实关系拿捏到好处。第五城市乡村规划风水,注重都市的脉络形势,江河环抱(可享洗、排用水舟楫之便),而且是交通要道区域中心、天人合一的地方。第六是阴宅坟墓风水,为过世的老人选择一个安葬的场所,包括山区的土葬和城市公墓。墓地环境从宏观上要求气势庞大,从微观上要穴场分明,“取得气,收得气来”,生气融结的地方。

   千百年来,关于风水的是非问题,人们一直都有不同的评价。很多人认为,就古代“宅经”、“葬书”而言,有关阴阳二宅的地点选择方面的内容并非一无是处,诸如背山向阳而居,宅不当街口,不居草木不生之处,不居正当水流之处,不居山脊冲对之处,五不可葬等等,好多选择技术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甚至可以成为“选择学”、“生态学”的构成内容。

   明代大臣张居正肯定阳宅风水的必要性,建都城,盖房屋,是为活着的人打算,必须考察地势、水泉、方向,以获吉庆调和的效果。

   清初陆世仪也是肯定阳宅风水的,他认为“风水之说,理有之乎,自有真穴,必择善地。而人子葬亲,立心为要,择地为次。”

   魏晋时期嵇康也强调“卜居”的重要性,认为宅有吉凶,大须慎择。

   人一生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住宅家中度过的,住宅本身及环境的好坏与人的日常生活和健康有着极大的关系。《皇帝宅经・序》说:“宅者,人之本,人以宅为家。若安,即家代吉昌;若不安,即门族衰微”。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把选址定居作为安居乐业的头等大事来对待。

   而今建筑商所修的建筑,十之八九只注重外观,却很少去考虑怎样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室内布局也只与房屋面积、功能相配合,很少考虑与座向、门向、格局及色彩的关系。举目四望,很多建筑群高矮不一,参差不齐,外观造形奇形怪状,颜色五花八门,门窗幕墙玻璃杂乱无章,严重破坏了整体的和谐。

   比如,大裤衩的央视大楼,被争议热炒了很久。蜘蛛网包裹着的成都市新行政中心“鸟巢”,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华西村有钱了,用黄金造金牛增风水,被住建部徐宗威痛批。低腰裤的苏州“东方之门”, 近日在微博上遭到网友吐槽“这是秋裤呢?还是牛仔裤呢?感叹央视大楼终于不再孤独。”还有如遍布全国各地的山寨白宫、山寨美国国会,山寨天安门,甚至是山寨大本钟,让人叹为观止。

   中国传统建筑属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历史更加悠久,体系更加完善,并且更加注重自然和生活,这都不可否认有得益于建筑风水理论。但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叶如堂认为现在的建筑“四远四近”:与自然越来越远,与官场越来越近;与生活越来越远,与逐利越来越近;与民族文化越来越远,与浮华越来越近;与传统建筑越来越远,与西化越来越近。

   有些人对阴宅风水是批驳的,认为人死气散、形消、灵魂灭,“祸福荫应”之说站不住脚。宋朝理学大师程颐说,选择葬地有五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日后不会成为道路,二是日后不会成为城郭,三是日后不会变成沟池,四是日后不会为权贵侵夺,五是日后不会成为耕地。倡导孝子为逝去的亲人找一个安宁之处,这是非常人文必须的。但是,近些年来阴宅风水开始泛滥,有些人生前就修墓。据报道温州一些乡村,小孩一出世就选好了坟地。有些干部带头信风水,坟墓越修越大,墓形似宫殿。为了得到吉地,请客送礼,打架生事,导致社会人际关系恶化,抢占大量耕地,影响丧葬改革,这是不可取的。

   当代社会竟争激烈,催生了人们对风水的需求。在百花齐放的大环境下,风水文化读物也是盛况空前,充斥在大小书店、书摊,让人眼花缭乱,风水文化光盘也是叫卖甚好。电视上有风水相关知识的专题讲座,一些大学、甚至名牌大学办起了风水文化班,为风水热推波助澜,民间风水培训学习更是生意红火。但形没形成产业链,这还不好下结论。就我知道的成都风水从业人员就不会少于百人,有的开了店面,有的成立了咨询公司,有的作了企业的风水顾问,也有打出了像“、、、馆”的专业场所,以及成立了研究风水专业的机构和协会,内部有提供服务的专家团队。

   有需求就有市场,其市场需求也理应得以正视,但这个行业亟待规范化管理。如果把它说成迷信,又说不过去,现在这么多人趋之若鹜,难道这么多人都是傻瓜?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大浪淘沙,如果对人们没有实际的作用,肯定早就扔掉了。它能流传到现在,肯定有它的原因。所以我们也不用说它就是合理的,但是必须要承认它是有用的。当前,一些高知人群希望用现代化商业模式来经营风水,令风水生意走向透明化,这也许是个不错的开始。

   人具有自然的属性,自然创造了人,环境影响人,人也影响环境,人的发生和发展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而微妙的关系。人类每一行为无不受自然的无所不在的规律所左右,自然环境将永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绝对不能把周口店、河姆渡、半坡村等人类祖先选址的山川地形、穴居建筑的认识和实践统称为“迷信”;也绝不能把自汉代开始,历代风水师的“玄思妙言”视为“至理”。对人类的文明,始终应当本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剔除糟粕、吸收精华的研究态度。风水的研究还将是一个大的工程,有待每一位科学和文化工作者作进一步探索。

         2012年9月26日  张进奇于成都

中国易学网http://www.zhouyi64.com——中国周易研究应用第一平台!
站长QQ:1318932802 周易研究与应用交流QQ群:216461253
邮箱:chinazhouyi@163.com 公安备案号:11010102006191 京ICP备100010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