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1-01
浏览:1398

《景祐太乙福应经·序》
太极之中有一颗赤色而明亮的星,名为太乙,五帝是其辅佐,其神统领九宫。天子在都城的东南之郊每年春、秋两季必将进行祭祀。黄帝始著历法。汉武帝设置井泉之祠,在杜荆上画上北斗七星、日月、登龙制作灵旗,在祭祀衣服上绣有祝宰,自此,将灵旗指向征伐之国,皇帝最初在云阳宫祭祀泰一神,司祭捧上大璧瑄玉和膘肥毛纯的牺牲,祭祀太乙之神,后作为兵祷出征祭祀仪式,方士之说。太乙之书上天垂象揭示天意,非众星之可比。福生于国,盖历代之攸传,若太乙所临之邦,称为祥曜,所祈之报信如元龟,兴善于人其应犹嚮。万秩惟大,百王共尊,朕绍于宏图,闻斯至治,凡所为政,必奉于天,治国安民,未尝离道,况为元皇之所使,降灿于紫宫之居,积有…
宋仁宗景祐年间(公元1034~1038),司天监官员杨维德奉圣旨编撰《景祐太乙福应经》一书。因杨维德观测天象,发现“客星”,上疏“国有大贤”之吉兆,请皇帝下令让史官记录这件盛事,同时也是歌颂仁宗盛治,皇帝恩允。并给予其诸多荣誉称号,比如:朝议大夫、太子洗马、赐紫金鱼袋等。
序言中,从“太乙”之名来自天文星象,到古时天子祭祀“太一神”的惯例,特别是详述了汉武帝设置“井泉之祠”、“建灵旗”、“奉瑄玉”等隆重仪式,用来祭祀“太乙神”,甚至后来作为讨伐“兵祷”仪式。
序中讲到“太乙”为“上天垂象”之天道,非众星可比,能造福于国,所以历代传承不息。太乙所临之邦是“祥曜”,那么所祈求的结果和龟卜一样灵验。因为太乙遗编散落、繁芜、大多捕风捉影,很难应用,强调了编撰太乙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所以仁宗皇帝命:太子洗马兼司天春正官权同判监杨维德,春正王立,翰林天文李自立、何湛等于资善堂编撰,遣入内侍省东头供奉,御药院任承亮、邓保信、皇甫继和同杨维德总负责,数月后成书。
此书分为十卷,命名《景祐太乙福应要焉》,与班固《艺文志》所纪:太乙兵法、太乙杂占、太乙云雨、太乙阴阳…等皆逸不同,起始于上元甲子,分年月日时四计(局),推“三基”,“大小游”,“九州十二次”之灾祥。三年十二年之变化,预测什么时候风霜雨雪?什么时候兵革饥馑?宗庙营造之法?祭祀科仪?行师出军指方辨位?无所不能!至于“阳九”、“百六”更是精妙天道之法预测未来。古时黄帝、尧、舜以其治国安民,决天下之疑!成天下之务!
对于《景祐太乙福应经》只能是简明其意,难免有误,请方家指正!共觅“三式”好者也!
中国易学网www.zhouyi64.com
北京三式乾坤研究院 www.sanshiqiankun.com
杨懿人老师原创 13621280499
2025年11月4日凌晨